2022版《职业分类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 职业数达1639个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8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典修订相关情况。
1995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编制工作启动,199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填补了我国职业分类工作的空白,标志着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职业分类体系基本建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职业构成和内涵发生较大变化,2010年底,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第一次修订工作启动,历时5年,颁布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了适应当前职业领域的新变化,更好满足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需要,2021年启动了第二次修订。
要点
对于此次修订工作,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总结了四个要点:
1
务实
召开了近70次研究论证会,秉承了求真务实、理性实证的科学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和依法治国等要求,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基于基层岗位实际业态,运用科学的职业分类理论和方法,写实性描述了各职业工种的具体内容,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实际业态新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求新
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结合绿色职业发展状况,及时将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新兴职业纳入《大典》。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对数字职业的标识。
3
面广
采取了“开放+集中”模式,注重集思广益,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社会影响力。修订过程中,119个部门和行业组织、981家企业院校,近万名专家学者、一线从业者和有关工作人员参与了《大典》的修订工作。
4
高效
从2021年4月启动至今,仅用时一年半,完成全部修订工作,相当于以前编制、修订工作用时的三分之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大典》修订工作平台功能,使数据信息资源使用更充分,研讨论证审定流程更高效。
近几年来,人社部陆续颁布了74个新职业,这次修订过程中把新颁布的74个职业纳入到大典当中。同时,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经济、依法治国、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修订把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和运维人员、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和农业经理人等都纳入大典当中。经过这些调整之后,与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类不变的情况下,净增了158个新的职业,现在职业数达到了1639个。
2022年版大典和2015年版大典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同时,延续2015年版大典对绿色职业标注的做法,标注了134个绿色职业,占职业总数的8%。这里面,其中既是数字职业也是绿色职业的,共有23个。这也反映出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带来的职业变化。
对于首次标识数字职业,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吴礼舵介绍,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到2021年底其规模已经达到45.5万亿,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职业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来的,通过标注数字职业,可以提升数字职业社会的认同度和公信力,可以成为广大劳动者选择职业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