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复合膜袋。在广东、山东、江苏等18个省份185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185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阻隔性能(氧气)、阻隔性能(水蒸气)等项目各有1批次产品不合格。
(二)婴幼儿用塑料奶瓶。在福建、广东、河北等6个省份39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39批次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三)塑料一次性餐饮具。在安徽、广东、湖北等25个省份422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431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总迁移量、脱色试验等安全项目各有1批次产品不合格。
(四)食品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在浙江、广东、江苏等11个省份81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81批次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五)纸杯。在浙江、广东、天津等21个省份123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123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批次产品不合格,均存在感官指标不合格问题。
(六)食品接触用纸容器。在安徽、福建、广东等15个省份89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89批次产品。抽查发现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产品抗压强度不合格、1批次产品渗漏性能不合格。
(七)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在广东、山东、江苏等7个省份59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59批次产品。抽查发现13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2批次产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2批次产品输入功率和电流、1批次产品非正常工作、1批次产品稳定性和机械危险、4批次产品机械强度、3批次产品内部布线、2批次产品接地措施等项目存在问题,以上均为安全项目不合格。
(八)工业和商用电动食品加工设备。在广东、山东、江苏等5个省份31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31批次产品。抽查发现9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8批次产品稳定性和机械危险、4批次产品结构、1批次产品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1批次产品接地措施等项目存在问题,以上均为安全项目不合格。
(九)餐具洗涤剂。在安徽、北京、福建等23个省份135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135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安全项目菌落总数不合格,1批次总活性物含量不合格。
(十)竹木餐饮具。在福建、浙江、江西等12个省份142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142批次产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十一)月饼包装。在广东、浙江、福建等10个省份48家生产单位抽样,抽查48批次产品。抽查发现2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有1批次产品包装空隙率不合格、1批次产品混装要求不合格。